痢疾,粘液,患者,酸中毒,病程
提問: 痢疾的治療
●患者性別:男●患者年齡:40●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:早上到中午●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:不聽的腹瀉,想問問吃雞蛋行不行
医师解答: 可以吃的! 概述 細菌性痢疾(簡稱菌痢)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。臨床上以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膿血便為特征。其基本病理損害為結腸粘膜的充血、水腫、出血等滲出性炎癥改變。 病因 (一)傳染源 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?頰咧幸約斃苑羌斃緣湫途∮肼砸途∥匾駒礎? (二)傳播途徑 痢疾桿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,通過污染的手、食品、水源或生活接觸,或蒼蠅、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,最終均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標。 (三)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,學齡前兒童患病多,與不良衛生習慣有關,成人患者同機體抵抗力降低、接觸感染機會多有關,加之患同型菌痢后無鞏固免疫力,不同菌群間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桿菌之間無交叉免疫,故造成重復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復多次發病。 癥狀 潛伏期 一般為1~3天(數小時至7天)。 (一)急性菌痢 可分為三種類型。 1.急性典型 起病急,畏寒、發熱,多為38~39℃以上,伴頭昏、頭痛、惡心等全身中毒癥狀及腹痛、腹瀉,糞便開始呈稀泥糊狀或稀水樣,最多,繼則呈粘液或粘液膿血便,量不多,每日排便十次至數十次不等,伴里急后重。左下腹壓痛明顯,可觸及痙攣的腸索。病程約一周左右。少數患者可因嘔吐嚴重,補液不及時脫水、酸中毒,電解質紊亂,發生繼發性休克。 2.急性非典型型 一般不發熱或有低熱,腹痛輕,腹瀉次數少,每日3~5次,粘液多,一般無肉眼膿血便,無里急后重。病程一般為4~5日。 3.急性中毒型 此型多見于2~7歲健壯兒童,起病急驟,進展迅速,病情危重,病死率高。 (二)慢性菌痢 病情遷延不愈超過2個月以上者稱作慢性菌痢,多與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,細菌耐藥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,也常因飲食不當、受涼、過勞或精神因素等誘發。 檢查 1.外周血象 急性菌痢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多增加,中毒型菌痢可達15~30×109/L以上,有時可見核左移。慢性菌痢常有輕度貧血象。 2.糞便 (1)鏡檢:可見較多白細胞或成堆膿細胞,少量紅細胞和巨噬細胞。血水便者紅細胞可滿視野。 (2)培養:檢出痢菌即可確疹。應取早期、新鮮、勿與尿液混合、含粘膿血的糞便或腸試,多次送檢,可提高檢出陽性率。 3.快速病原學檢查 比較簡便、快速,敏感性亦較好,有利于早期診斷。 治療 (一)急性菌痢的治療 1.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、消化道隔離。給予易消化、高熱量、高維生素飲食。對于高熱、腹痛、失水者給予退熱、止痙、口服含鹽米湯或給予口服補液鹽(ORS),嘔吐者需靜脈補液,每日1500ml~3000m。 2.病原治療 由于耐藥菌株增加,最好應用≥2種抗菌藥物。 (二)中毒性菌痢的治療 1.抗感染 選擇敏感抗菌藥物,聯合用藥,靜脈給藥,待病屬于情好轉后改口服。 2.控制高熱與驚厥 3.循環衰竭的治療: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療。主要有:①擴充有效血容量;②糾正酸中毒;③強心治療;④解除血管痙攣;⑤維持酸堿平衡;⑥應用糖皮質激素。 4.防治腦水腫與呼吸衰竭 (三)慢性菌痢的治療 1.尋找誘因,對癥處置。避免過度勞累,勿使腹部受涼,勿食生冷飲食。體質虛弱者應及時使用免疫增強劑。當出現腸道菌群失衡時,切忌濫用抗菌藥物,立即停止耐藥抗菌藥物使用。改用酶生或乳酸桿菌,以利腸道厭氧菌生長。 2.對于腸道粘膜病變經久有愈者,同時采用保留灌腸療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qkx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